“誰能想到,這名年僅 16 歲的少女,四年前只是一名年僅 12 歲的少女。”跟這句正確的廢話基本類似的一句話是:隨著 Windows 95 發(fā)行 20 周年,現在我們所說的 95 后也已經 20 歲了。
不過這卻并不是毫無意義的一句話。20 歲也就意味著他們正在成為互聯網行業(yè)的新生力量,即將會通過畢業(yè)補充進就業(yè)大軍,來替代現在已經有點精疲力竭的 80 后的位置。
Windows 95 的發(fā)售可能是科技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,不管是在美國,澳洲,加拿大還是日本,這個同步發(fā)售的時代事件都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下個世紀的足音臨近。在大眾仍普遍不熟悉電腦和互聯網的 90 年代中期,這是一種帶有啟示錄式感覺的神圣儀式,以至于當時也出現了反 Windows 95 的團體——你沒聽錯,是專門來反對一個操作系統最新版本號的團體,他們認為升級行為是強迫用戶捆綁升級到新的硬件,去做跟以前同樣功能的事情。當然,我們都知道,并不是任何對于未來的保守批判都是對的。
巧合的是,如果你觀察的話,可以發(fā)現 Windows 95 之后的歷代操作系統升級,就好像是在 1995 年出生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一樣。
孩子五六歲準備進入小學,而此時恰逢 Windows XP 發(fā)售。XP 到今天都還應用在非常廣泛的場合中,這就好像 K12 教育會教會孩子們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,會支持孩子們的一生。等到孩子們上高中的時候,Windows 7 誕生,就像這個系統一樣,孩子們開始鼓足干勁拼高考。隨后上市 Windows 8 略顯隨便,就像是考上大學的孩子們懶散的開學生活一般。在隨便了一兩年之后,孩子們再打扮成大人模樣,走向職場。這個時候,Windows 10 也誕生了。今后,大版本號可能將不再變化,而只是進行微小的漸進式的更新,這也類似于大學生們告別青春期,進入一個相對穩(wěn)定的狀態(tài)。
這么一看,Windows 還真是非常擬人化的一個操作系統。Windows 95 也定義了一個現代操作系統應該有的樣子——完全的圖形操作界面;瀏覽器和系統深度的整合;對多媒體和游戲的良好支持。它適應現代環(huán)境的進步包括:系統能做的事情逐漸讓位于瀏覽器,讓系統本身變成一個支撐瀏覽器的底層,使得不同系統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。而這一進步是以 Windows XP 作為標志的。
1995 年出生的孩子們對跟他們同齡的 Windows 95 不可能有太多印象。他們最熟悉的應該是 Windows XP。他們的成長也基本上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(fā)展普及,他們是已經把電商,社交網絡,新聞網站和網游等行為深深根植于心底的年輕人,這已經成為他們一項本能,根本不用去教。
電腦術語已經成為人人都懂的社會文化當中的一部分。在一些電視和報紙的用詞當中,也頻繁會出現“點擊”“在線”“鏈接”等等這些借用自電腦的概念。值得注意的一點是,95 后們從小就具有非常好的搜索素養(yǎng),知道如果有什么不會的東西,要先去百度一下。正因為如此,他們正在不斷的創(chuàng)造和適應著新的隱喻。
設計師 Bill Gardner 在 6 月 9 日發(fā)布了 2015 年 LOGO 設計趨勢報告,其中講到:
“青少年、兒童甚至嬰幼兒正經歷一個與“前輩”完全不同的視覺動態(tài)世界。舉例來說,云朵圖案的含義就在近些年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如今一個青少年看到一個云形圖標第一反應是數據存儲而不是下雨。三條疊加的曲線不再單純意味著彩虹,而是溝通或無線上網信號的代表。即使是一個漢堡包的圖標也可以被賦予全新的與食物無關的意義。整個世界都在持續(xù)被分解為一個個圖形,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變得更加以圖標為基礎,因此,圖標可能會跨越語言的障礙?!?
以這樣的前提成長起來的年輕人,可能和上一代之間最大的代溝,就在于遇到問題是如何解決的,我們更多會直接詢問身邊的人,但是孩子們可能會更加依賴網絡去自己完成,所謂“低頭族”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。面對這些更熟悉機器的人,現在的各種機器卻在做相反的事——嘗試用自然語言來跟人們交互。這實在是一種相向而行。
以 Siri、Cortana 等為代表的語音助手,是以運用自然語言與人交流作為目標,而自然語言的源頭,是這些孩子們的上一代人,是以出現在《老友記》這種情景喜劇中的人們?yōu)樵蛠碓O定的。這樣做的目的,一部分是為了讓現在依然沒有參與全球互聯網的下一個 10 億人,能夠盡早的融入網絡生活。他們雖然與本文所述的“95 后”同齡,在網絡素養(yǎng)方面卻大致相當于他們的“叔叔輩”或者“爺爺輩”。所以,這些伴隨著機器語言和搜索成長起來的孩子,也會在長大后再學一次電腦,完成對自己的再一次教育吧。
動點科技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ema.com.cn/artinfo/2098.html